冬至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5-09-15 14:42:29
有关冬至的作文1200字锦集七篇

有关冬至的作文1200字锦集七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200字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1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

在我们小时候,冬至是个和过年(除夕)、清明节、七月半一起并重的节日,并有谚语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说烧纸钱祭祖,清明节那天时辰要早点,冬至这天要时辰要晚点,而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这几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烧四大碗祭祖,当中鱼和豆腐不可少,鱼即“余”,希望过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讲究,首先不能有荤气的东西,比如葱,蒜,韭菜。其次,鱼最好是鲫鱼,不能是鲢鱼,因为鲢鱼无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鱼,肉,豆腐,第四种有时是蛋皮,过年则是肉圆子。

祭祖的场合在家里堂屋,要焚香祷告,氛围很是庄重,所以各种细节总是丝毫不敢马虎。祭祖的饭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数量一至三双不等。小时候,我好奇地问家人为什么这样?家人只是说给死去的家族长辈吃的饭就该这样,至于每碗饭上的筷子数量不等,更是解释不清,是上代人传下来的规矩。祭完祖先的饭菜要在灶上回过热气后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纹路要东西走向(平常使用时候则是南北走向)。南面烧纸、拜祭。烧纸钱时,大人要求我们不能说话,不要乱跑,说这时亡人只在吃饭,不能打搅他们。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这一天不能打坏饭碗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祭祖必须由男子进行(我想,这也许就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得招赘女婿,行驶儿子祭祖的义务。

我们家祭祖,父亲健在时,由父亲主办,父亲去世后就由哥哥们操办,上饭、插筷子、点蜡烛(小时候没有蜡烛,就点煤油罩子灯)、依次磕头、烧纸钱、回锅饭,一家人再吃饭。回来,我在城里安了家,清明节、过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坟、敬亡人,过大冬就没有回去过,生活在楼上也没有敬过亡人。这样一个场景:焚香烧纸的烟火缭绕中,一个孩童平神静气,满脸肃穆,对着桌子三叩其首,这对于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后人不能忘根。

我们住进了城里,我及将来孩子可能会不知道房子哪里是正南正北,也不会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从简,想办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会知道,在某个钢铁森林的小盒子里,有他们的子孙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没有给他们遥寄过纸钱,只会在清明节、年前,带着妻女把纸钱送到坟堆上烧。对我的孩子来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以后连我们这些精简了的动作还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将这些祖祖辈辈都有的烙印继续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这是否是种迷信,或者是种自私?如果不是,这又是否会让她从此失去了根?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2

今岁又冬至,灯影伴只身,理乱尘年事,归故远行人。岁月如佛手,心无杂念,翻开了冬的一页,淡定了然。落记,这一时刻寒冷的时节,随笔,画下这深沉苍茫的音质。就这样么?轻轻地、敲着除旧的鼓,满腮的白须,叫人着了冷,带些许迷朦。

缩在冬的棉袄里,也就把心怀装入了冬。那些臃肿的日子,被剥落外壳,着上绵绒绒的衣裳,安静地睡在岁月的怀抱和冬的季节里。静听时针敲响这深沉之夜,料想有多少如此刻的回望,在头顶盘旋萦绕不歇,翻去覆雨,掀风舞雪地歌唱。这是漫长的旅行,雪中行,多了几份雅致之情和烂漫心怀,踏冬踩雪,仿佛可听到冬在歌唱,它在与岁月对话,在与生命倾诉,仍可感觉轻如缦纱的隔帘,隐着我的眼,还带了迷朦的白,晃晃颤颤地向我包来。

冬至。冬就真到了眼前。我已然觉得融入冬有一个世纪了。我是踩在岁月的背上,踏在生命的头顶从天空划过的候鸟,是冬的追随都者,是冬的幻影。我每攀爬一步,都要抬头数数天宫上的碑,看它距我愈来愈近,它在云里雾里淹没着,似冰冷无言的卫士,每个头顶都竖着羽毛一样的获花,仍有跟我塞上一样悠远的调子,弹破一天的雾,惹得获花纷纷扬扬而坠。落下,只为去那辽远遥迢的故乡。我的灵魂骑了它飞来,赶在冬至的一刻,我看到了故乡的原风景,仍那么清秀可人,霜贯横白。

我是挂在故乡枝头的一枚叶子,是贴在她额头上的一枚邮票,或者可说是长在岁月河堤上的一株守望草。我看聚天地呼吸的雾,瞬隐带了冬至而归,遮住了苍白的天幕与它一同粘连成冬的样子。故乡的冬就那样,听冬,如同品尝深沉厚重的大提琴,悠然飘止浑厚如山。

冬至大如年,在我生命最顶峰的时候又翻过我不多的光阴,它是随意柔和的,也是皙颜动人的。“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我守着一个个冬至踏过了岁月的长河,在冬至那一刻,我看到父亲翻开的旧黄历,在不停地说:“冬至了,冬至了”,母亲也忧心忡忡地凑上前去看,尽管不认得其中的字,还满脸疑惑地自言自语,怀疑这冬的到来,与去年时分的差异。冬至,就是我的望亲石,我站在石头上,仰头看它,那是一道黑油漆的门和那道门坎儿。画面定格在老屋子的门口,还是父亲翻阅冬至的严肃,冬至既到就是节衣缩食的开始,日子就变成坚硬冰冷的石头,是走向“年关”的开始……。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推着日子,又一个冬至不约而来,在既近换岁的时候换了人心,将我从毫无顾忌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忧心忡忡的人。父亲与母亲为生活维艰而忧心,我呢?只会站在物质丰沛的日子里头,望故兴叹。望着生命的长廊朝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走,多深?多远?却从未想像过。我唯愿让我的思想慢慢延伸了去,如轻烟一样散开,飘柔地去,走向冬至的深巷,带着岁月霉腐的味道,去收集它沿途的风景,还有风景里那些惨淡寂寥的遗骸。我 ……此处隐藏4516个字……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日而后省事。这五天,朝廷不仅要放假休息而且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歇业。而亲朋好友则互相拜访问候,以美食相赠。愉快地度过这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朝晋书上也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到唐宋时期,冬至主要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要在这一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这时候,冬至与除、清、盂、重四节统称为祭祖的时节。百姓也要在这一天向故去的尊长祭拜,向父母叩首而敬。

冬至周而复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歌赞的对象。例如: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之所以在中华数千年古老文化的演变中,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一直流传到迄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关冬至的古老神话传说,所酝酿而成的富有含义的习俗。直到今天的冬至,祖国各地依然刮飞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关冬至所流传下来的美食佳肴。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等。而每一种可口喷香的食物,又承载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就先拿馄饨来说。关于冬至里吃馄饨古老的习俗原因,南北各地说法不一,都存争议。众所周知,老北京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驱灾辟邪。相传,汉朝为了平息与匈奴的战乱,希望能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所以在当时,老百姓把匈奴部落中两个罪大恶极的首领浑氏和屯氏取谐音叫做馄饨,用肉馅包成角儿,恨以食之。还有一种关于冬至吃馄饨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是赞美西施的聪慧和心灵手巧的。

传说在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吴王夫差因吃腻了山珍海味而导致没有胃口,西施进厨房为他做了些小点心,并用畚箕盛给夫差吃。夫差吃后高兴问道,这是什么点心?西施心里想着,这昏君每天混沌不开,便脱口而出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创造力和智慧,江浙一带人民把它定为冬至的美食。

冬至节这一天有关吃食所流传下来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不仅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在大河文明的源头。

龙文的故乡,丰袤的中华大地上,五千载中华文明沧桑巨变的故事,在冬至这一天舌尖上的中国所烹调出的美食雅典!瑰丽佳话!几千年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一直传承着,而我们的中华民族从遥远古老的秦汉一直昂首阔步走到了今日。

又一年冬至节的到来,令我感触良多。是啊!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掩卷而思,我还想对这耳熟能详的九九歌再续上一句:过完冬至过三九,新年不久就来到!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7

时光悄然无声,一路匆匆而过,瑞雪也随着气节的感化欣然而止、飘落,天寒好个冬,此时当我们感受到冬意渐渐浓烈的气息时,也迎来了20xx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冬至到了,冬天的尽头也就不再遥远了。

看到朋友们发的一个个信息祝福冬至的到来,一个个订咛别忘了吃饺子,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个祝福、一种问候,更是一种对冬天凛冽寒性的一种习惯和适应,是另一种安慰,别忘了寒与冷的韵味常常令我们难以释怀的理解。

冬至了,到冬天了。冬天有寒、有冷、有凛冽的北风呼啸、有望而却步的白雪皑皑、更有万物都在作着思念默默悄然的等待,也有远方,有盼望,更有一个令人羡慕、向往,让人时不时想起的诗人笔下的红泥火炉。绿螳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这种闲适怡豫之感的思怀、情趣,无疑是多少个闲士大夫的渴望与期待。千百年来为多少人传唱,也有我们的忧伤、我们的眷恋,有我们的情怀、有我们的快乐,更是思念着笔的地方。

冬是春天的脚步,也是春天的序曲。虽然有些寒冷,但就在这寒冷之中,有许多光点为我们呈献,你看那山野地外优美的雾淞,那无扰而落、晶莹赐透的雪花,孩子们拿着雪球相互打闹嘻嘻哈哈的笑声,那些用雪堆积起来千姿百态的动物图案、憨态可掬的情韵。无疑将我们遗忘的时光又带到了脑海之中,想那幼时在无有取暖设施的教室上课,老师们看到一个个冻得发抖的我们,等十几分钟就要放下教案粉笔,叫拌脚搓手取暖,那怕是尘风飞扬也是不想让我们的脚手冻坏而生疮,其实那是的我们那一个手脚上没有冻疮呀,即使课间休息的几分钟,同学们也是排成长龙挤在一起挤撸撸,斗鸡取暖。走到冬看到雪,就不由人想起那时的喜戏、欢乐,虽置久远但都组成了一幅轰然的画面,成就了只有冬的情绪、雪的杰作,就是这完美无瑕的回忆,让我的冬不再薄情,冬的情感更深,知感了只有冬天生的情,才会有春天的温暖。

其实冬天的那层洁白,便是生命的底色,看似简单,实质丰盈,只有在素淡的底色中,才能彰显出彩色的生命画卷。春暖夏烈秋实冬真,正如我们人生的程过,每一步都留有痕迹,每一段都标有印证,而只有冬天的步印才算真正的完整而美。

冬至了,这一天白天最短,思念却最长。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多时候,对家的眷恋,对家的思念,只不过是母亲端上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氤氲的湿气,遮住了我们朦胧的双眼,透过那热气,就会看到母亲脸上爬满的皱纹,那正是岁月留下的迹痕,让它雕刻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时光、每一个思念的纹理脉络之中,催生着亲情、感生着思念,牵生着永远的情恩......

冬至了,冬天了,我知道冬至这天是夜最长、白天最短的时光,我喜欢慢慢的长夜,喜欢在长夜中自己跟自己说话,它可以让你想起过往、曾经,可以畅想未来、明天,可以取乱终真,让美好的历经、遇见留存。我更知道最长的夜从今天开始就不再长了,就像我们人生中常常无法预料事的结果出现一样,当一切成为最后、最坏的结局时,一切的一切不都正往好的方向转变吗?

冬看似薄情,其实是情深,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和品味美的心灵,春的浪漫、夏的热情、秋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忽略了许多的放慢脚步的临近,也只有这个冬天才可以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或许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曾经的梦想就在转角处与你不期而遇呢......其实人生最慢妙的懂,应该像是山与水的相见,风与云的轻语,日与夜的深守吧,到最后都了无痕迹,而只有冬的寒冷才让你觉得实实在在的存在......

冬至也是四季中最后一个节日,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们悄悄地把过往收藏,把所有的忧伤和烦恼忘光,祈福来年一路顺畅,实现心中期盼的理想!

冬至了,让我们相约冬至,冬天了,让我们温暖走过,冬至都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把晨曦霭霜中一枚枚寒凌的漫花,捻成最虔诚的文字,在寒风雪舞中成揉成一抹醉心的微笑,温暖冬寒、灿烂你我......

《有关冬至的作文1200字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